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史记·伯夷列传》全文:
夫学者载籍极博,尤考信于六艺。《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着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趋舍有时,若此类名湮灭而不称,悲夫。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译文:
世上记载各种史事的书籍极为广博,但还要从“六艺”(即《诗》《书》《礼》《乐》《易》《春秋》)里去考察核实。《诗》《书》虽有缺失,不过虞、夏时期的文字记载还是能够知晓的。尧将要退位的时候,把天下让给虞舜,舜和禹在交接的时候,四方诸侯之长以及州牧们都来推荐,于是让他们先处在职位上进行试用,主持政务几十年,功绩已经显现出来了,然后才把政权交给他们。这表明天下是极其贵重的宝器,帝王是极为重要的统绪,传承天下是如此的慎重和艰难啊。
可是有的说法却说:“尧曾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还认为这是耻辱,逃走隐居起来了。到了夏朝的时候,又有卞随、务光这样的人。”这又该怎么解释呢?太史公说:我登上箕山,那山上据说有许由的坟墓呢。孔子依次论列古代的仁人、圣人、贤人,像吴太伯、伯夷这些人都讲述得很详细了。我所听到的许由、务光,他们的义行是很高尚的,可是在孔子的着述里有关他们的文辞却一点也看不到,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以往的仇恨,因而怨恨也就少了。”又说:“他们追求仁德,就得到了仁德,又有什么怨恨呢?”我对伯夷的心意深感悲痛,看到他们遗留下来的诗篇觉得很诧异。他们的传记上说: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要立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去世了,叔齐要把君位让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遗命啊。”于是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走了。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
在这个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够很好地赡养老人,就说:“何不去归附他呢!”等他们到了那里,西伯昌已经去世了,武王用车载着西伯昌的木制灵牌,尊称他为文王,向东去讨伐商纣。伯夷、叔齐勒住武王的马缰绳劝阻说:“父亲死了还没安葬,就发动战争,能说是孝顺吗?作为臣子却去杀害君主,能说是仁义吗?”武王身边的人想要杀掉他们。太公吕尚说:“这是有节义的人啊。”于是搀扶着他们离去。武王平定了殷商的乱事之后,天下都归附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耻辱,坚守节义不肯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靠采摘薇菜来充饥。到了快要饿死的时候,他们作了一首歌,歌词是:“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那里的薇菜。用残暴取代残暴啊,竟不知道这是错误。神农、虞、夏的时代转眼就消逝了啊,我们将要归向何处?哎呀,只有死路一条啊,命运是这样的不济呀!”于是饿死在首阳山上。由此看来,他们是有怨恨呢,还是没有怨恨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有人说:“上天对人没有偏私,总是帮助好人。”像伯夷、叔齐,可以说是好人了吧?他们积累仁德、品行高洁,却落得饿死的下场。再说孔子的七十个得意弟子里,孔子唯独称赞颜渊是最好学的。然而颜渊常常穷困,连糟糠这样粗糙的食物都吃不饱,最终早早地去世了。上天对好人的报答,又怎么样呢?盗跖成天杀害无辜的人,把人肝挖出来吃,残暴凶狠、任意妄为,聚集党徒几千人,横行天下,竟然得以长寿而终,这是遵循了什么道德呢?这是特别重大而且明显的事例啊。如果说到近世,那些行为不遵循法度,专门违法犯禁的人,却一辈子安逸享乐,财富丰厚,子孙好几代都不断绝。而有的人,选好地方才肯迈步,到适宜的时候才肯说话,走路从来不抄小道,不是公正的事决不发愤去做,却遭遇灾祸的,数也数不清。我对此深感疑惑,倘若说有所谓的天道,这到底是对呢,还是不对呢?
孔子说:“主张不同,就不必在一起商议谋划了。”这也就是各自按照自己的志向行事罢了。所以孔子又说:“富贵如果可以求得,即使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不可求得,那就按照我所喜好的去做。”“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整个世道都混浊的时候,品行高洁的人才会显现出来。难道是因为他们把道德看得太重,而把富贵看得太轻了吗?“君子所担忧的是死后名声不能被人称颂啊。”贾谊说:“贪婪的人为财而死,有抱负的人为名献身,热衷权势的人因争权而丧生,普通百姓则只看重生存。”同样明亮的东西就会相互映照,同样种类的事物就会相互映求。“云跟随着龙,风跟随着虎,圣人出现,万物也就都能看得清楚了。”伯夷、叔齐虽然很贤能,但也是得到孔子的称赞之后名声才更加显着;颜渊虽然非常好学,也是因为依附于孔子之后德行才更加彰显。山林隐居之士,他们的出仕和退隐是根据时势变化的,像这类人如果名声被埋没而不能被人称颂,那真是可悲呀。民间那些想要修养品行、建立名声的人,如果不依附德高望重的人,又怎么能让自己的名声流传到后世呢!
对于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的结局,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
肯定的角度
道德高尚的坚守者:他们是坚守道义的典范。在武王伐纣后,他们秉持着对商朝的忠诚,坚守“仁”“孝”的观念,坚决不食周粟,体现了极高的道德气节。这种对原则的执着,在乱世中显得尤为珍贵,为后世树立了道德标杆,是儒家倡导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生动诠释。
理想主义的殉道者:他们代表了一种纯粹的理想主义精神。他们的行为体现了对旧秩序的维护,拒绝妥协于新兴政权,为了自己心中的正义理念,不惜以生命为代价,这种精神令人敬畏,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压力时,也要坚守自己内心的信念。
另一种思考角度
不识时务的愚者:从实用主义或者顺应历史潮流的角度看,商朝末年纣王无道,武王伐纣是顺应民心的正义之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而伯夷、叔齐没有认清这种历史大势,他们顽固地坚守已经腐朽的旧观念,某种程度上显得有些迂腐,他们的死似乎也成了一种无谓的牺牲。
命运悲剧的承受者:他们的结局也可以看作是时代悲剧的缩影。在新旧交替的动荡时期,他们作为旧秩序的维护者,无法在新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他们的价值观与现实产生了巨大的冲突,最终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这凸显了个体在历史变迁中的渺小和无奈。
还有论语中描写伯夷叔齐的文字,请看
《论语》中描写伯夷叔齐的文字主要有以下几处:
《公冶长篇》: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意思是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过去的仇怨,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就很少.
《述而篇》:冉有问子贡:“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子贡通过询问孔子对伯夷、叔齐的评价,引出孔子对二人“求仁得仁”的肯定,表明他们的行为是出于对“仁”的追求,所以即使饿死也无怨怼.
《微子篇》: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这句话赞扬了伯夷、叔齐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没自己的身份气节.
《季氏篇》: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通过将齐景公与伯夷、叔齐对比,说明伯夷、叔齐虽然饿死,但他们的品德高尚,至今仍被百姓称赞.
好了,我们就直接开启新的系列,因为前面讲的基本都差不多了,每天一个史记原文帮助你记忆哟,记不下来,没事儿别记了。哦,你说为什么不讲正文?等我哪天心情好我就开始正文吧,毕竟我讲归讲,按照正文发展,当时还没有到元朝,所以我就没有讲元朝之后的我也需要拓宽一下了,元朝之前的基本就差不多了,元明清三个时代准备开讲啊,不对,哪天心情好就开讲吧。
讲史期我们先从列传开始,本纪已往后稍稍吧。太史公自传一定最后一个说,放心,我绝对会最后一个,再说他是太史公自传的。
提问“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谁说的?
当然是我们亲爱的迅哥,鲁迅先生了。废话不多说,拜拜!!!
喜欢答题:从始皇开始请大家收藏:()答题:从始皇开始
穿越六零,我从十六岁开始养家 撩她入瘾 靠智力【划掉】魅力杀穿规则怪谈 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 七零:炮灰夫妻发家忙 杀意侧写 鸣潮:开局就有今汐找我约会?! 炮灰不走剧情,主角死活随便 人在警界:步步高升 穿云踏仙岁月长 斩神:诸神代理人,开局定海神针 花欲染 与竹马闪婚:州爷上上宠 关于我们穿越到崩铁后的那些事 秦末苍穹之变 我最终成仙 青云在路上之官路风云 田园伊伊美人骄 那年十八,捧个女明星带回家 全息网游:拥有神器后我职业全能
林初九一睁眼,就穿越到了贫瘠古代。成了一个受极品亲戚欺压的小可怜,父母憨厚老实常受欺负,还被大房欺压多年连饭都吃不饱?林初九急了,她立下志愿为以后奔小康的生活而奋斗所以分地,分家,让拜高踩低的亲戚好看,姑奶奶忙得很。但是这个意外赶山救下来的男人,怎么还主播不走了?掉马王爷失礼了,想起来了要追媳妇了。如果您喜欢重生农家下堂妇,养个王爷忙种田,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如何拯救一个死亡的世界?许易召唤玩家,让玩动作游戏的去杀怪,让玩模拟经营游戏的去搞建设,让玩战略游戏的去拉帮结派你要对玩家这种物种有点信心。神圣世界在遭到毁灭后,至高女神流落至蓝星,与许易达成契约。打造游戏系统,召唤玩家,净化整个世界!为神圣世界而战!如果您喜欢打造游戏异世界,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陈沙来到一个仙武世界,临危受命执掌天下第一宗门。上代掌门临死前叮嘱他一日不修成天下第一,便一日不准下山。于是他苦苦闭关,跨过体内天门,与古今强手对决很多年后,陈沙回忆起下山那一日,他从下山后便是天下第一。至以后十数个纪元,任神魔回归,仙佛住世,远古的大能,古神纷纷出现。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他竟一直都是天...
云晚慕穿越成了少年帝王的新秀待选小老婆之一。本想着快点了却上辈子心愿,挥挥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岂料,那个冷面少年帝王就此赖上了她!红烛帐暖,雨露微湿。少年帝王缓缓朝她伸出一只修长骨节分明的大手爱妃,是朕的人,便是一辈子。她美眸轻闪,掩面娇羞一笑。后来,帝王左手牵儿子,右手牵女儿,出现在她面前,关怀道爱妃,你肚子大了,不方便,莫要乱跑。云晚慕一手叉腰,一手扶着肚子,看着眼前的男人和一双儿女,欲哭无泪。特喵的!说好的完事儿之后不带走一片云彩,结果大包袱小包袱不断!如果您喜欢嫁给暴君后娘娘当了个寂寞,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神为我徒,神为我仆,神为我友,我为人人。恶魔导师的教导下,万族皆可成神。平息末日,扭合位面,只为传递浩瀚真知。如果您喜欢全位面恶魔导师,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关于神都惊龙十年前,京都夏家一位少年被逐出家族,在那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个小女孩告诉他要对生活充满希望。十年后,那个让国际战场颤抖的战神归来。这一生,除了我没人可以再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