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鲅鱼圈有个古老的村,跨越几百年的历史,她叫盐场村。
“那片货场就是过去鲅鱼圈最古老的村的所在地……”在营口港的四号门,我顺着刘志富手指的方向望去,整齐码放的货物,挨挨挤挤,一望无际,气势壮观。刘志富是这个社区的书记,他说,营口港从一号门到四号门大片区域是过去都是我们村的。
这个村从古老走进新时代,留下了斑斑驳驳的印记,跨越了300多年……
她就是现在的盐场社区。
盐场,顾名思义,是晒盐的地方。民间传说,因西汉辽东郡平郭县设立盐铁宫,清末年间,在此地建设熬盐的地方,生产食盐而得名盐场村。是否属实,已经无从考证。盐场,有据可依起于清初。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知县骆云编修的《盖平县志·城池志》,按城周八方列91屯堡。盐厂区列为其一。盐厂区又名临海区,辖村11,即,大董屯、小关家屯、赵北屯、盐厂、丁家屯、李家屯、三家子、神井子、陆家屯、崔家屯、小河沿。
《盖平县志》所载的盐场,“场”为“厂”。查阅1990年12月出版、由盖县(今盖州)志办公室编写的《盖县政区沿革》,上面记载1956年3月,根据农业合作化发展需要,盖州全县实行并区建乡,此时的文字录入,盐场的“场”即为“场”。此前的文字记载均为“厂”。至于何因何故,“厂”改为“场”,已无资料可查,更无据可考。
盐场,是鲅鱼圈一个重要的地域符号。1983年,营口港鲅鱼圈新港筹建、招聘第一批工人等故事都发生在这片土地上。据刘志富介绍,1978年12月15日,营口港鲅鱼圈新港建设筹备处成立。当时的盐场村有6个生产队,港口建设用地占了5、6两个生产队。这两个队的每户安排了一名占地用工,他们也就成为营口港鲅鱼圈新港的第一批工人。198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将鲅鱼圈乡从盖县成建制划出,设立了营口市鲅鱼圈区。至此,盐场村也就从传统意义上的渔业、农业村渐渐过渡到城市。
据2009年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数据显示,盐场社区总面积285.17公顷。这是目前所查到的最早的数据记录。
盐场村、盐场社区,几经变迁,行政办公地已经搬迁多次,目前的行政办公地点是过去的海东办事处小陆屯村,也就是现在的闽江路中段。我们在盐场社区见到居民韩长仁。韩长仁1947年出生,是这里的老户。他说,盐场有五大姓氏,即,王、赵、申、杜、韩。其中,王姓是一大姓,曾经做过屯长。
在历史上,韩氏家族出过一位名人——韩果。韩果,声名显赫,是韩长仁的伯祖父,是爱国民主人士,曾任奉天(沈阳)文汇大学教授、东北大学教授,后入川任辅成法学院教授、林森国使馆干事兼国民政府考试院考试委员。1955年3月,以“社会人士”身份应邀参加辽宁省第一届政协会议,为第一届省政协委员。上个世纪60年代初逝世。
据1991年,区政协文史资料编写组编辑出版的《鲅鱼圈文史资料》第1辑记载,韩果先生出生于1880年(光绪六年),原名韩钟林,字毅廷。祖父系清朝秀才,父韩克夫也是清代读书人。祖父、父亲均博学,以教书为生。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韩果先生投身革命。他参加过同盟会;1916年袁世凯称帝后,他参加了山东讨袁军,并为讨袁军撰写檄文一篇,声讨袁氏倒行逆施的罪行,文采斐然,笔锋犀利,传至北京,惊动洪宪当局,深受当时人赞赏。
韩果先生富于正义感,讲气节,有骨气。他在奉天文汇大学任教时,月薪六十元。当时东北大学聘他去任教,月薪要高出三倍多,但他因东大是张作霖所办,他认为张作霖与日本关系密切,故宁肯少拿薪水也不愿去东大。
伪满大同二年(1933年),韩果休暑假时,在盐场村大庙前的皂栗板树(学名,皂角树)下宣讲朱、毛(朱德、毛泽东)革命的事迹给大家听。他休假二十三天,每天晚上都要讲二个多小时,人们都很爱听。当时常去听的现在能记起来的还有王乃贵、朱殿奎、朱长林、韩瞎强子、于克旭、于克扬等人。当时盐场伪派出所所长杨春阶风闻此事,想抓韩果,因没有证据没有敢动手。
解放后,韩果先生把自己在河南、四川的经历作了整理,由当时的西南文教部盖章证实,交给了家乡政府。回乡时,韩果先生已年逾古稀,但他仍不愿意虚度余年,于1952年,致函当时盖平县文教科副科长马德超说:“德超科长阁下钧鉴:鄙人从事大学教育二十余载,为关内外所共知,今能蒙录用为中学教师,堪称轻车熟路,绝不有辱阁下焉。”赤子之心跃然纸上。(摘自《鲅鱼圈文史资料》)
参与编写《鲅鱼圈文史资料》的林春树介绍,当时,为了了解韩果的相关资料,他们多次到盐场村,寻找韩果晚年生活的足迹,并到鞍山专程寻访韩果的学生,记录了韩果人生中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今天看《鲅鱼圈文史资料》中的《爱国民主人士韩果事略》,依然是沉甸甸的,是鲅鱼圈人文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块璞玉,弥足珍贵。
关于盐场晒盐的历史,也已无资料可查。据民国九年(1920年)县长辛广瑞主修的《盖平县志》第十三卷物产志记载,“盐,即晶盐又名青盐俗称卤盐,邑境濒海制盐向以滩晒,其质胜于川蒙之火盐。西北海濒共有滩三百三十七付,每付平均年产四百石,计每石六百斤,全年产量可十三万余石,除本境自用其余由转运局运销吉黑二省。盐砖,以盐制其形如砖质细而白江南人多嗜之;精盐,即机制盐砖,近年以洋庄之需求遂有设精盐公司,於营口者制造运销成绩频佳。”由此推测,盖平县(盖州)海濒晒盐是有历史的,盐场村应在其中。
说起晒盐,上世纪初期、中期出生的人还有些记忆。韩长仁经历的晒盐生产,几近末期。他说,盐场村西部是盐滩旧址。盐滩四周是3米多高的土坝,大坝的中间是数条大小水渠和由水渠分割出的方整盐池,也就是蒸发池。涨潮时,通过闸门将海水放进盐池,通过日光和风力蒸发浓缩海水,形成食盐结晶。
谈盐场村的历史,不能不提盐场小学。据《盖平县志》第五卷教育志记载:盐场小学成立于清光绪33年9月,建校之初排名为盖平县第二学区村立第22小学。时有平房教室6间,教员两人、学董一人,初小两个班,学生94人。
伪满时期,随国家命运的沉浮,学校也在水深火热中跌宕,几经停办或迁移。辽宁著名诗人、散文家吕公眉,曾在盐场小学任校长之职。他在1991年的深秋,应区政协文史资料编写组之邀,写下了《回首前尘五十年——我在盐场小学的一段经历》一文。他在文中说,1942年的早春二月,他到盖平县教育科,通过介绍信的关系找到董桂方科长,被安排到盐场小学任校长。
吕公眉,到盐场小学任校长时,年仅30。他在回忆中说,盐场小学不大,四面用碱土叠起不满三尺的土围,而且大都颓圮了,上面稀疏地栽植些枯瘦的三春柳。当时,学校只有正房四间,东部两间是教员室和老师宿舍,西部两间是高年学生的教室。西厢三个小间是低年级学生教室。都是门窗不正,低隘湫湿。
吕公眉到任校长后,动员学生移来十几株松树,种植在校庭和校门两侧,又利用四周的废土,把土围增筑了一米五左右,并清除了校院多年的陈积。
当时除吕公眉之外,教师有4人,即,韩炳林、邵仲山、潘淑贞、邵长生。通学区域包括赵北屯、盐场、丁屯、神井、李屯、崔屯。据史料记载,1942年以后,日寇已经难以支持了,住在我国东北的日本百姓,在吃饭上都成了问题,他们到了自顾不暇的紧急时刻,没有余力来为奴化教育再付出多少力量了。因此,凡是动用经济的大小之事,一律冻结。
吕公眉的办学思想是,坚决抱定因陋就简的态度,来对自己的孩子们进行教育,不管怎样节衣缩食,也不让学生看出来教者消沉的思想。因此,在吕公眉任校长期间,学生学习的劲头很大。冬天,没有采暖的煤火,学生自动从家里往学校扛,家里柴草不足的,他们就趁着休假时间,到附近的山上来搜取枯枝朽干,在学校西厢南面整齐地推起了一个大垛,再冷的冬天照样愉快地上学。
直到1945年“9·3”光复的喜讯传遍全国后,吕公眉离开了盐场小学。
百年历史,沧桑巨变。如今,那个只有三百多户的盐场村,已经发展到今天的五千多户。因为建设港口,他们从那片土地走出来,大多搬迁到绿色时代小区。
特种兵之龙战于野 重生之现代修真路 真千金打脸日常[娱乐圈] 你把爱情给了谁 [未穿今]超级大神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在吗,离个婚 娇媚表小姐 古仙封魔 风水有佳人[重生] 夷水 宫媚 温饱思赢欲 春色温存 穿书之撩汉攻略 风起时,念你 情海沉浮,我还爱你 被掉包的千金重生了 重生之名门公敌 田园娘子太嚣张
一股莫名的能量入侵了蓝星。使得动物与人类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正当所有动物与人类还在摸索如何进化之时。掌握了进化路线的苏明已然领先在了他们的前头。已知进化路线1烈焰兰斯狼2冰霜奈尔狼3暴风雷霆狼望着面板上的三条进化路线,苏明陷入了沉思当中。如果您喜欢重启狼生我能望见进化路线,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离国时,他执着她的手说夕儿,待我再次归来,便千金为聘。谁知,她却等来了他的三千铁蹄压境!那时,她是大安最尊贵的十公主,他是北襄身在大安的质子。他说你若求我,我便放了你。...
恭喜您获得创业资金!创业资金仅可用于企业开支,不能用于个人消费。张硕这是逼着我薅自己羊毛呢?那就干点资本不愿意干的事,拳打霉团,脚踩滴答,手捏拼夕夕…都特么给我干点人事!如果您喜欢天天撒币,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刘吉祥虽然叫吉祥,但是从来都没有吉祥过,上辈子活的苦,但是这辈子,她想换一个活法末日金刚女芭比穿越成古代悲情包子女从此之后,脚踩极品,左手美男,右手金钱彻底把生活过成了吉祥如意刘吉祥我虽然顶撞婆婆,刻薄小姑,心狠手辣,好吃懒做,作天作地,但我是一个好女人呀!如果您喜欢极品农女要翻天,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如果给尤里新兵穿上钢铁侠的战甲。。。如果拿阿凡达改造狂暴兽人。。。如果用恐龙替换狗狗。。。如果把皇上拿复制人换掉。。。嘿嘿!!幸福的生活还会远么??王铮得到了尤里主基地智脑回到了十年前,收集散落到各个位面的科技,并加以改进的冒险之路!!尤里的复仇再度来袭!!-----------------------------...
关于都市神婿有人问世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当如何佛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某赘婿全是扯淡,小爷可没有这么好的脾气,以血还血,以牙还牙。...